开幕倒计时

小时
      2004年,美国酿酒商协会(Brewers Association,简称BA)成立了“出口发展项目”(Export Development Program)。通过这个项目,美国精酿啤酒开始加速出口到海外市场,包括中国。最初,“craft beer”被翻译成“手工啤酒”。目前,中国大陆地区有明确证据显示最早包含“精酿”翻译的美国啤酒出现在2008年。后来成立“杰克的酒窝”的杰克(周涛)记得在2005年就看到过这个词。 


      不过,我认为“精酿啤酒”这个翻译大概是从台湾而来。一篇发表于2001年1月的硕士论文已经使用了“精酿啤酒”这个词,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这个说法的文献。这说明,在中国台湾,至少在2000年就有了“精酿啤酒”的说法,源头可能是一家叫做“东顺兴”的贸易公司。

      除了“精酿啤酒”,“craft beer”还被翻译成工坊啤酒、手工啤酒、工艺啤酒、精工啤酒、微酿啤酒.....…… 据说,是高岩、小辫儿以及银海在第一届“大师杯”家酿比赛前统一了意见,开始共同推广“精酿啤酒”的叫法,从此才成了流传最广的翻译。
     “精酿”给人精心、精致、精确等联想,文化延展性强,但留下的解读空间也比较大——谁说大型酒厂不能“精心酿造”呢?这是“精酿”的优势,也是常被批评的原因。水猴子啤酒创始人李宗文认为“手工啤酒”是更准确的叫法。在他的概念里,craft beer 的核心就是酿酒师亲手酿造的过程,“你真的是要把一袋袋的麦芽扛过去…… 必须得有手工酿造的部分,人手是不可替代的。如果整个过程只要坐在那里按几个按钮,那就谈不上craft beer。”
     “精酿”也好,“手工”也罢,如果回归到产品本身,我们最终爱的是好啤酒。虽然为了表达的便利性,我在这本书里经常使用“精酿”这个词,仿佛只有“精酿啤酒”才是好啤酒——但事实绝非如此。大型工业啤酒厂使用的酿造工艺及品质管理水平,往往高于一般的小型精酿酒厂。我们常喝到难喝的“水啤”,仅仅是因为大型酒厂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了相对低端的原料和生产、运输方式。
      有好喝的工业啤酒,也有难喝的精酿啤酒。很多精酿行业从业者平时喝得最多的也是优质、好喝的工业啤酒。工业拉格也是啤酒家族的一部分。啤酒鄙视链,大可不必。


   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版权授权:企阳展览  京ICP备2024084867号



网站建设技术支持:会天下    
返回顶部